1949年8月份,23号那天,第三野战军下面的十兵团动手打了福州战役。这场仗打了整整12天,打得挺激烈,最后福州就被解放了。
1949年8月份,25号那天,中央军委点头了,福建军区就这么建了起来。
今天,老丁叔来聊聊福建军区以及下面各军分区的司令员和政委都是哪些人,还有他们后来的情况咋样。咱先说说福建军区,那里的司令员和政委都是谁呢?这个嘛,具体名字咱就不细说了,但他们都肩负着重要的职责,守护着咱们这片土地。再来说说各军分区,那里的司令员和政委们也都是个个有担当、有能力的好汉。他们带领着自己的队伍,守护着家乡的安宁。那么,这些人后来都咋样了呢?有的继续在军队中发光发热,有的可能转到了其他岗位,继续为国家做贡献。每个人的道路都不同,但都值得咱们尊敬。反正啊,不管他们现在在哪里,做了什么,他们曾经的付出和努力都是值得咱们铭记的。老丁叔今天就跟大家聊到这儿啦。
【福建军区司令部】
指挥官:叶飞
叶飞,1914年在菲律宾奎松省呱呱坠地,五岁那年就回到了祖国,开始在国内上学。到了14岁,他毅然决然地投身革命,后来还在共青团福建省委挑起了大梁。1933年,他前往闽东,参与创建闽东革命根据地和红军游击队,先后担任过中共闽东特委书记、闽东军政委员会主席,还兼任红军闽东独立师政委,带领军民硬是挺过了三年异常艰苦的游击战。全面抗战打响后,闽东红军改编成了新四军第三支队,他一路升迁,当过6团团长、新四军挺进纵队政委兼副司令员、苏北指挥部第1纵队司令员兼政委,还做过第1师第1旅旅长兼政委、第1师师长,第1纵司令员兼政委,以及三野第10兵团司令员等职务。1949年,他率领第10兵团解放了福州,随后还兼任了福建军区司令员。
新中国成立后,叶飞陆续担任过福建省的头儿、南京军区的二把手、福州军区的老大,还有交通部和海军的一把手。1955年,他拿到了上将军衔这个荣誉。到了1999年4月18日,他离开了我们,那时候他已经85岁了。
政委是张鼎丞。张鼎丞担任着政委这一重要职务。他在队伍中负责思想政治方面的工作,引导大家保持正确的方向和坚定的信念。作为政委,张鼎丞一直以身作则,深受大家的尊敬和信任。
张鼎丞,福建永定人士,出生于1898年。1927年,他投身于革命事业,和邓子恢等伙伴携手,一手打造了闽西革命根据地。在这个过程中,他先后担任过红四军第四纵队的党代表,闽西和福建苏维埃政府的主席,还有闽西南军政委员会的书记,带领闽西南的军民进行了长达三年的游击战斗。抗战全面打响后,他又接连担任了新四军第二支队的司令员,中央党校二部的主任,以及华中军区的司令员等职务。到了福州战役时,他已经成为了第10兵团的政委。
新中国成立后,张鼎丞陆续担任了福建省委书记和省政委主席,后来还成为了中组部副部长、最高检的检察长,以及全国人大的副委员长。他在这些岗位上一直工作到1981年12月16日去世,那时候他已经83岁了。
副指挥官:成钧
成钧老家在湖北石首,1911年出生。1930年,他就加入了红军,在红2军团里,他一步步从连长干到了团长,还跟着红二方面军走了长征路。抗战一全面开打,成钧就被调到了新四军。他在那儿当过第4支队第8团的营长,也做过第5支队挺进团和第10团的团长。后来,他又成了新四军第2师第5旅的旅长、2师的副师长,还当过山东野战军第7师的师长,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的司令员。到了三野,他又成了25军的军长、第10兵团的副司令员。
新中国成立后,成钧陆陆续续担任了好些大官。他先做了华东军区防空部队的司令员,后来又变成了防空部队的副司令员,同时还管着华北军区的防空部队。再往后,他还当上了中朝空军联合司令部的副司令员,防空军的副司令员和参谋长一起干,空军副司令员也当过,还兼着空军技术部的部长。1955年,国家给他发了中将军衔。他在1988年8月6日走了,那时候77岁。
政治部的大管家:刘培善在政治部里头,有个负责大事小情的关键人物,那就是刘培善。他就像是政治部的大管家一样,把各种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无论是内部协调还是外部联络,刘培善都能应对自如,确保政治部的运作顺畅无阻。他就是这样一个在政治部里不可或缺的角色。
刘培善,湖南茶陵人士,出生于1912年。1929年,他加入了红军,后来担任过湘赣红三师第三团和湘赣红色独立团的政委。在主力红军长征之后,刘培善在湘赣边界坚持进行了三年的游击战。抗战全面打响后,他的职务变动频繁,先后做过新四军第一支队第2团的副团长、苏北指挥部第2纵队的政委、1师2旅的政委,还担任过华中5分区的副政委、华中野战军10纵的政委、三野28军的政委,以及10兵团政治部的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刘培善陆续担当起了福州军区的副政委、第二政委等重要职位。1955年,他光荣地被授予了中将军衔。但遗憾的是,到了1968年5月8日,他遭到了迫害,不幸离世,终年56岁。后来,事情得以澄清,他被追认为了革命烈士。
副参谋长的职位由陈铁君担任。
陈铁君,浙江平阳人,1917年出生。他年轻时在国民党军队里待过,但1934年加入了红军。之后,他陆续担任过平阳县游击队的头儿,浙南独立团的团长,还有浙南游击队的队长,以及闽浙军区的副司令和参谋长等好几个重要职位。红军主力长征走了之后,他坚守在闽浙边界,带着队伍打了三年的游击战。抗日战争全面打响后,他又开始在新四军里任职,先是做了教导队的教官和科长,然后又升为了新四军军部的第五科、第七科的科长。之后,他还当过第1师2旅的参谋长,新四军第1纵队的参谋长,华中野战军第6纵队的参谋长。后来,他还去了华东军政大学当教育长,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的副参谋长,第三野战军第7兵团的副参谋长,以及第10兵团的副参谋长,同时还兼着福建军区的副参谋长。
新中国成立后,陈铁君陆续担当了多个重要职务,像军委军训部的组织计划处处长、军事训练计划局的第一副局长,还代理过局长,后来又做了训练总监部计划监察部的副部长。1955年,他得到了少将军衔的荣誉。可惜的是,他在1961年10月23日去世了,那时候才44岁。
【福建军区下辖有建阳、南平、福安、闽侯、晋江、龙溪、永安、龙岩等八个军分区。】
好了,接着往下看,咱们聊聊福建军区下面那些军分区的司令员和政委都是哪些人,他们后来都怎么样了?
【1、建阳军分区】
司令员名叫闻盛森,就这么简单直接。
闻盛森,也叫文盛森,老家原本是河南商城,但现在归安徽金寨管。他1909年出生,1929年就投身革命了,到了1930年还加入了红军。他参加过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头四次反“围剿”战斗,也在川陕革命根据地打过“三路围攻”和“六路围攻”,还走过红四方面军的长征路。抗日战争全面打响后,他的职务可不少,做过新四军第三支队教导队长,后来是第2师第4旅第11团的营长、团参谋长、副团长,还当过第十二团的团长。再后来,他又升为了第二纵队第6师的副师长,还有福建建阳(第1)军分区的司令员。
新中国成立后,他陆续担任过南平军分区的头儿、福建公安第十三师的指挥官,还有南平地委副书记这些职位。1955年,他得到了上校军衔的荣誉,又过了六年,升为大校。一直到1990年7月,他离开了我们,那时候他已经81岁了。
政委名叫陈贵芳。
陈贵芳老家在福建政和,1916年出生。1933年,她就投身革命了。她做过政和县委书记、建松政特委书记,还当过闽浙赣省委常委和闽浙边区地委书记。到了1949年,她成了闽浙赣边区纵队的副司令员和参谋长,带着队伍迎接解放军10兵团解放闽北。后来,她又担任了建阳军分区的政委。
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挑起了建阳地委书记和军分区政委的重担,后来又到建瓯县担任县委书记,还做过县委的第一把手。接着,他在福州市当上了副市长,并且在宁德地委常委的岗位上也有过贡献。直到1986年1月,他离开了我们,享年70岁。
【2、南平军分区】
指挥官:郭廷万
郭廷万老家在福建龙岩,他1913年出生,17岁那年就加入了红军,当过红一军团补充师的排长、连长,还亲身经历了长征。抗战一开始,他就忙开了,先做了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的连长,后来又变成了东进支队第4大队的营长。他的职位一路上升,教导第5旅15团的副团长、滨海军区独立2团的团长、滨海警备旅的副旅长,都当过。到了华东野战军,他成了第三纵队9师的师长,豫皖苏军区的第1军分区司令员、南平军分区的司令员,也都是他的头衔。
新中国一建立,他就挑起了大梁,先是做了解放军28军82师的师长,后来又转到了福建省军区龙溪军分区当司令员,还兼任过福建省军区副司令员和福州市卫戍区司令员这些要职。到了1955年,他戴上了大校军衔,1961年又更进一步,成了少将。可惜啊,1989年10月15日,他走了,那时候76岁。
领导(负责思想政治工作):贾良民在我们这儿,负责给大家做思想工作的领导是贾良民。他肩负着引导团队思想方向,确保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重要职责。贾良民用他的智慧和经验,为大家指明前进的道路,鼓励每个人发挥出自己的最大潜力。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团队凝聚力更强,工作氛围也更积极向上。
【3、福安军分区】
司令员叫陈挺。
陈挺,福建福安人士,出生于1911年。1930年,他投身革命,两年后加入红军,担任过闽东红军独立师的连长,还有福寿(就是福安和寿宁那地儿)独立团特务队的队长,以及独立四团的团长。他在闽浙边界跟敌人周旋了整整三年。等抗日战争全面打响,闽东红军游击队就改编成了新四军三支队6团,陈挺也一路升迁,当过6团的营长、新四军第6师18旅52团的团长、苏中军区的特务3团团长、山东野战军第1纵队1旅1团的团长,还有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1师的副师长、3师的师长等等。
新中国成立后,他先是在福安军分区当上了司令员,后来又在福建省军区担任过参谋长、副司令员,还在福州军区做过副参谋长。不仅如此,他还在江西生产建设兵团和江西省军区都当过副司令员,也在福建省军区再次担任过副司令员。1955年,他得到了大校军衔的荣誉,到1961年又晋升为少将。他在2005年2月18日离世,去世时94岁高龄。
政委:王毅王毅担任着我们队伍的政委一职。他在这个位置上,负责着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大家思想统一,行动一致。王毅深知,思想政治工作是队伍的灵魂,只有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因此,他时刻着队员们的思想动态,经常与大家谈心交流,了解大家的想法和需求。他还定期组织各种思想教育活动,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大家的思想政治觉悟。在王毅的带领下,我们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大家更加团结一心,士气高昂,战斗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王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政委这一职务的重要性和责任。
王毅之,老家在河南沁阳,他出生于1915年。1934年9月,他就开始投身革命,后来担任过豫北特委的委员,还兼着沁阳中心县委书记,也做过太岳一地委书记和太岳四地委副书记这些职位。到了1949年,他跟着三野部队到了闽东,在那里,他当上了福建福安地委书记,还有福建省福安(第3)军分区的政委。
新中国成立后,他接到命令去了北京,先后担任过轻工业部轻工业局的副局长,还有食品工业局的局长,后来还做了食品工业部部长的助理,以及轻工业部的副部长等职务。他在2001年7月8日离世,那时候已经86岁了。
【4、闽侯军分区】
司令官:黄永山
黄永山,老家在福建长汀,1913年出生。1930年那会儿,他就加入了红军,先后当过主席的警卫员和警卫班长,还亲身经历了长征。等抗日战争全面打响,他的职务也是一路上升,从八路军总部特务团的副营长干起,后来做到了晋察冀军区2分区19团的营长、副团长加参谋长,还当过团长。不仅如此,他还在晋察冀军区的独一旅当过副旅长,华北军区的补训第三旅当过旅长,教导第三师当过师长。到了1949年以后,他被调回了福建,当上了闽侯军分区的司令员。
新中国成立后,他就开始在军队里任职,先是做了福建军区第四分区,也就是闽侯军分区的头儿,司令员。后来,他又去了南平军分区,当了副司令员。到了1955年,国家给他发了大校军衔。他在1994年1月份走了,那时候已经81岁高龄了。
领导(思想指导负责人):郝可明郝可明是我们这里的领导,主要负责思想指导方面的工作。他就像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团队的凝聚力越来越强,每个人都充满了干劲。郝可明总是能够用简洁明了的话语,把复杂的道理讲得通俗易懂,让我们都能够快速理解并付诸实践。他不仅在工作上给予我们指导,在生活中也时常关心我们的成长和进步。郝可明就像是一个大家长,时刻着我们的点点滴滴。总之,有郝可明这样的领导在,我们团队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我们都很庆幸能够在他的指导下工作,一起成长和进步。
【5、晋江军分区】
司令员名叫叶克守。他是队伍里的领头人,大家都尊称他为叶司令员。叶克守指挥官经验丰富,决策果断,总是能在关键时刻带领团队找到正确的方向。在他的带领下,队伍里的每个人都充满了信心和斗志,共同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叶克守不仅战术高超,而且非常关心士兵们的生活和训练情况,经常亲自深入基层,了解大家的实际需求和想法。他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士兵们的尊敬和信任,成为了大家心中的楷模和榜样。
叶克守,福建福鼎人士,出生于1912年。1935年,他加入了红军,并且在闽东地区坚守了三年的游击战斗。等抗日战争全面打响后,他跟着部队改编成了新四军,一路北上。在这一路上,他当过新四军第1师第2旅第2团的营长,也做过苏中军区第二军分区台北独立团的副团长,还担任过第四军分区特务团的团长。后来,他又变成了华中军区第二军分区第4团的团长,华东野战军第11纵队第97团的团长,以及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第29军第87师的参谋长。
新中国成立后,他陆续担当了福建第五(晋江)军分区的头儿,福安军分区的司令,还做过福安专区革委会的一把手,福建省军区的副司令,以及宁德地委书记等好多职务。1955年,他得到了大校军衔的荣誉。到了1990年11月13日,他离世了,那时候78岁。
领导(负责思想工作):张桂如张桂如是队伍里的思想引领者,大家习惯称她为领导。她负责着队伍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时刻着大家的思想动态,确保每个人都能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张桂如总是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为大家树立榜样。她经常与队员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的困惑。在她的带领下,整个队伍都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氛围。无论是在训练还是执行任务时,张桂如都能准确地把握队员们的思想脉搏,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她的存在让队伍更加团结,也让每个人都能在困难面前保持坚定的信念。作为领导,张桂如不仅工作,更关心队员们的成长和生活。她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信任。在张桂如的带领下,这个队伍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张桂如是山西和顺县人,出生于1920年。1937年,她就投身革命,后来陆续担任过中共和顺县的宣传部长、县委书记,昔阳县委副书记,还有河北省临城县委副书记、县委书记,并兼任县独立营的政委,也做过太行一地委的秘书长。到了1949年,她跟着军队南下,到了晋江地区,先后做过地委组织部长、地委常委、副书记和书记。
新中国成立后,他陆续担当了晋江地区的头儿、国家教育部办公厅的一把手、国务院管文教工作的党委委员、安徽大学党委的二把手、革委会的头头,还做过安徽省农林办副主任、安徽省知青办的主任和党组书记,后来还成了中共安徽省纪委的副书记,并兼着两案办公室的主任,以及安徽省委顾问常委等职务。他在1996年离世,那时候76岁。
【6、龙溪军分区】
指挥官:李承尧
李承尧,老家在安徽六安,他1907年出生,到了1930年,他加入了红军,参与了鄂豫皖那块革命根据地的头四次反“围剿”战斗,还有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反“三路围攻”、“六路围攻”,以及红四方面军的长征。抗战全面打响后,他一路干到了八路军129师司令部作战科的参谋,后来又做了385旅独立2团的参谋长,再往后是129师的作战科长、作训科长,太行军区的第5军分区和第3分区的参谋长,最后还当上了太行军区5军分区的司令员。1949年,他跟着长江支队到了福建,在龙溪军分区当上了司令员。
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当过漳州警备区的头儿,还有省公安总队的指挥官这些职位。1955年,他得到了大校这个军阶。到了1975年5月18日,他走了,那时候68岁。
政委是卢叨。
卢叨,广东潮安人士,出生于1915年。1933年,他投身革命,在闽粤边区特委负责《战斗》和《工农报》的编辑和出版。他历任多个要职,包括汕头中心县委的军事部长,闽南特委的副特派员、特派员,还有闽南地委书记,并兼任闽粤赣边纵队闽南支队和第八支队的政委。他积极领导游击战争,为迎接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他一路担任了不少要职。先是做了龙溪地委书记,后来又变成了省委宣传部的副部长。他还当过省委党校的一把手和副校长,省人大法制委员会他也管过,最后还做到了省政协副主席的位置。他在1993年离世,那时候78岁。
【7、永安军分区】
指挥官:林乃清
林乃清,老家在安徽金寨,他1915年出生,1930年就加入了红军。一开始,他做了红四方面军骑兵师1团的连指导员,后来还当上了团政委,亲身经历了长征。等抗日战争全面打响后,他的职位也是一路变,先做了新四军第四支队8团竹沟留守处的特务大队政委,然后又变成了第4师2团的营长,接着又升为了4师11旅31团的团长。到了后来,他还做过华东野战军第11纵队32旅96团的团长,以及第三野战军29军87师的副师长。
新中国成立后,他陆续担当了多个重要职务,开始是87师长,同时还管着福建军区的永安(第7)军分区,当上了司令员。后来,他又变成了解放军第二政治学校的副校长,工程兵工程部的副部长,还先后在福建省军区和江西省军区担任过副司令员。1955年,他得到了大校军衔的荣誉,到1964年,他又晋升为少将。他的人生旅程在1995年10月31日画上了句号,那时他80岁。
政治指导员:王敬群
王敬群,老家在江西吉安,他1919年出生,年纪轻轻便投身革命,10岁那年就成了共青团的一员,13岁就挑起了共青团县委儿童局书记的大梁,14岁又加入了红军少共国际师,踏上了长征之路。抗战全面打响后,他的脚步没停,先后在新四军第五支队的10团、15团当过政治处主任,还在第2师的独立旅、4旅分别担任过政治部主任和副主任,后来又做了第2师直属政治处主任、第2师四旅11团的政委。再后来,他成了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11师的政委,最后做到了第三野战军28军84师的政委。
新中国成立后,他陆续担任过永安地区的书记,还兼职永安军分区的政委,后来成为福建省共青团委书记。接着,他又转到北满钢铁建设总公司,做了副经理。在江西省,他先后做过建筑工程局局长,计委和经委的副主任。到了南京,他则是市委副书记,还担任过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2024年1月21日,他离世了,享年105岁。
8、说到龙岩的军事组织,那就得提龙岩军分区了。
司令员叫王胜。他负责指挥整个部队的行动,是个很有决断力的人。每次战斗,他都会冷静分析形势,制定出最合适的战术。在他的带领下,部队总能顺利完成各项任务。王胜司令员对士兵们也非常关心,经常深入基层了解大家的生活和训练情况。他鼓励士兵们要勇敢战斗,同时也要保护好自己。在他的关怀下,士兵们的士气都很高昂。总之,王胜司令员是个值得信赖的领导者,他的智慧和勇气都让大家十分敬佩。
王胜,福建上杭人士,出生于1909年。1929年,他投身革命,先后在上杭独立营当过连指导员,还做过红8团的副团长和参谋长,在闽粤边界地区坚持了三年的游击战斗。抗日战争全面打响后,王胜的职务变动频繁,他当过新四军二支队4团的参谋长,二支队的参谋长,6师16旅的参谋长,还做过山东军区西海第三分区的司令员,警八旅的旅长,同时兼任苏州军分区的司令员。到了1949年7月,他带着部队南下,回到了福建。
新中国成立后,他陆续担任过福建军区第八军分区(在龙岩)的司令员,还在军委装甲兵的第一战车学校当过深造班的负责人,后来成为装甲兵坦克预备学校的校长,第六坦克学校的校长,以及解放军装甲兵学院的副院长等职务。1955年,他获得了少将军衔的荣誉。直到1996年2月28日,他离世了,那时他87岁。
政委名叫范元辉。
范元辉老家在福建永定,他出生于1908年。到了1928年,他投身于革命事业。红军长征期间,他选择留下,继续打游击战,在闽西各地来回作战。抗日战争一开始,他就陆续担任了永定县委的宣传部长、闽西南经济工作总队的政委,还有闽赣边纵队闽西南联合司令部的政委等职位。
新中国成立后,范元辉走上了领导岗位,他先是当上了龙岩地委书记,同时还兼任着军分区的政委。后来,他又转任三明地委副书记,还担任过革委会的副主任等职务。直到1986年7月31日,他离开了我们,那时他78岁。